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理解量角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理解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张开的角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体验用量角器量角的探索过程,掌握使用新的测量工具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并读数。
教学难点:读内、外圈刻度。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结合本课时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我认为课堂教学有必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牵引和疏导,强化学生自主内在的数学体验。以此为基础,本课时,我引导学生体验角的变化,以及测量角的大小的必要。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取角的度量的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己画出一个角,同桌互相比较谁的角大,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其次,我会拿出其中两位同学画的角,接着问:现在已经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了,到底大多少?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引出用量一量的方法,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用小角量角:比较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多少。
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探究,并进行活动反馈,让学生实践体验用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的点——“点重合,边重合”——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激活它有利于后续学习。
在交流反馈时,我有意识的提出,用这样方法小角一个一个是零散的,量起来是比较麻烦的。我们能不能发明一种方法,比用小角的方法更加精确,又不那么麻烦,更加方便?
在这一环节,我提前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利用材料,探索出了比较角的大小方法。使得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比较方法也是多样的,但是又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同时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用统一的度量单位(小角)来进行比较的优点与重要性;通过比较,感受小角这个单位是不够精确的,在数学中还需要引入更加精确又方便的方法,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2、导出量角工具:
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我用课件演示18个小角拼成半圆的过程。并引导提问:大家仔细看这是一个半圆形是由多少个小角组成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中心的一个点就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让学生运用这个工具量角,学生自然发现用这个工具量角会出现有的角多出一点,有的角会少出一点,也就自然而然的体验出只有把小角分细一点、小一点,量角才更准确,从而引出量角器的认识。
本环节通过学生“成功”的探究与比较,让学生感受到用半圆工具“量”的方法确实很方便,也比较准确。通过“失败”的探究再比较,学生再次感受到“分”得还不够细,还要再细致一些。层层抽丝剥茧,越来越接近精确的量角工具;使得量角工具的出现是呼之欲出、水到渠成。比较的方式方法越来越精确,同时也更加符合人们探索知识的过程。
3、认识量角器。
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手中的量角器,思考并讨论:
第一,刚刚的一个小角被分成了几份?现在的一小份又表示什么?
第二,刚刚18个小角共同的点是量角器上的哪个点;
第三,量角器上又是如何表示角的大小的;
第四,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有什么作用?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生一起总结,量角器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接下来我结合教具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33度、80度、135度、并能指出用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来读数,让学生找出量角器上对应的角,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4.用量角器量角。
在认识过量角器之后,学生先自己试一试用量角器测量自己刚刚画的角,再小组讨论交流,是怎么量的,谁的方法比较合理。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巡视,找到学生量角时出现的误区,以便纠正。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说课稿范文
精美图文
网友关注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第一章《反比例函数》wor...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 []|2012湘教版九上2.3《公理与定理》word教案...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 []|湘教版数学八上1.2《立方根》word教案
- []|2012湘教版九上2.1《定义》word教案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wo...
- []|湘教版数学九上5.2《用列举法计算概率》word学...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2.1《统计的简单应用...
- []|2012湘教版九上1.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wo...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第一章《反比例函数》wor...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2《统计的简单应用》(...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方法归纳与反比例函数有关...
- []|湘教版数学八上2.1《函数和它的表示法》word教...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 []|湘教版数学九上4.2《正切》word教案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 []|湘教版数学八上2.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word教...
-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综合运...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君晓天云【顺丰江苏适用】2019秋全新 亮点给力大试卷二年级上册 语文人教版+数学苏教版 2年级上试卷 两本 小学生单元期中期末综合测试卷
- 1000张学生用草稿纸考研专用免邮空白便宜薄演草演算纸白纸本书写纸批发打草a4大张实惠装18k高考数学草稿本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4.复习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爱华
-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五年级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经典课例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_高清
-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经典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