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认位置”教案
1. 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教学例题
1. 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设计意图:在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位置关系中,体会左、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身体上的实例,直观感知左和右,为进一步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
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充分感知左和右。]
2. 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设计意图:两个人的左右关系要明确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学生一开始学习的时候不习惯这样的表达。教师利用教材上学生上课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描述两个人的左右关系,初步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由两个人的左右关系过渡到三个人的左右关系,是学生认识的难点,教师适时组织讨论,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自觉采用完整的表达。]
3.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说说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巩固对左、右的认识,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
二、 巩固深化,解决问题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设计意图:给单调的练习赋予一定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观察、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自由摆放学具的活动,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
3.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第5题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三、 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提问: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谁来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谈话:课后,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一说,好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和掌握的知识,鼓励学生用已经学到的本领去探索周围更广阔的世界,培养数学的眼光。]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位置”教案】相关文章:
★ 幼教中班数学教案
-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案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 [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
-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用七巧板...
- [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优秀教案三课时
- [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买铅笔"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优秀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青岛版)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
精美图文
网友关注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君晓天云2019秋通城学典小学全程测评卷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数学苏教版英语YL版3本套装小学3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单元期中期末测评卷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芳敏
-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聂岸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闵礼刚
- 019秋全套小学单元测试六年级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全套 6年级上册部编版同步训练期中期末试卷考试题複习题练习簿习题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 《和的奇偶性》小学数学五年级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张冬梅-第十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遵磊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马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