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前10个自然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计数法的基础?
为什么说前10个自然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计数法的基础? 为了数数,对于每一个自然数都应该给它一个名称。当需要数的事物比较少的时候,特别是在不超过10个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伸出手来,利用10个手指,就屈指可数了。但是,遇到较多的事物需要数一数它的数目时,应该怎么办呢?
人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创造出一种计数法,就是十进制计数法。它是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做为基础,再添上尽可能少的新的名称,就可以数出一切数目来。
不妨,我们从一数到一百,看看它们的名称和顺序是怎样的。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
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九、九十,
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九、一百。
可以看出,前10个自然数各自有一个独立的名称,在“十”的基础上,添上一,也就是十和一,我们读作“十一”,再添上一,我们读作“十二”。从十一到二十这10个数的名称是利用前10个数的名称组成的;它的顺序是和前10个数的顺序是一致的。再往下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数到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直数到10个十,对于10个十,给它一个新的名称“百”。从1个十到10十,也是利用前10个数的名称和顺序数出来的。
比一百大的数,仍然利用前10个数的名称和顺序往后数:一百零一、一百零二、……、一百零九、一百一十,一直数到二百、三百、……、九百、10个百,对于10个百,给它一个新的名称“千”。再往下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直数到10个千,对于10个千,给它一个新的名称“万”。
比一万再多的数的数法,也是利用前10个数的名称和顺序,一个一个地数下去,一万零一,一万零二,一万零三,……。超过十万、百万、千万、亿的数,仍然按照这个规律,一个一个地数下去。
由此可以看出,比10大的自然数的数法都是以前10个自然数的名称和顺序为基础的。又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计数方法是十进位制,所以说前10个自然数是计数法的基础。
【为什么说前10个自然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计数法的基础?】相关文章:
★ 弃九法的运用
★ 猫头鹰的故事
★ 扩大总面积
★ 奇妙的666
★ 素数的魅力
- 上一篇:在认数的时候,为什么要学习数的组成?
- 下一篇:怎样使学生认识“集合”呢?
相关数学趣味数学推荐
精美图文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小升初试卷模拟卷试题人教版 小升初真题卷语文数学英语全套3本 小学生毕业总複习资料 小升初模拟卷 六年级小升初试卷真题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遵磊
- 《和与积的奇偶性》小学数学五年级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经典课例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 一年级上册同步训练小学语文默写能手人教版数学计算能手苏教版共2本练习簿部编版心算速算口算题卡天天练生字试卷书2019通城学典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芳敏
-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五年级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经典课例
- 六年级数学 奥数精练 能力提升题20 经典常考应用题 名师微课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罗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