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 理解容量的意义
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二、 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 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 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 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
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小明认为他家水壶的容量比小亮家水壶的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 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黄水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
5. 提问: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从这两次倒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同样一壶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满的杯数不同。要使用同样的水杯才便于比较水壶容量的多少。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
三、 感受容量单位“升”
1. 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平面图上标有:蔬菜水果区、调味品区、五谷杂粮区、饮料区、奶制品区、服装鞋帽区、收银台等)
2. 视频播放超市及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让学生读一读)
3. 通过“你知道吗”介绍“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4. 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四、 感知1升的多少
1. 谈话:实际上,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体的容器,用直尺示范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
提问: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2. 引导: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边说边演示(注意指导学生看量杯的刻度)。
3. 出示1升的饮料包装(形状不同,但容量都是1升)。
比较:哪个饮料瓶的容量比1升多?
4. 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学生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5. 了解饮水的常识: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要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五、 应用拓展
1. “幸运1升”。
(1) 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2. “快乐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以猜容量多少的游戏进行:(1) 出示教材中的插图,让一个学生看清楚容器的容量,再由其他同学猜。(2) 先猜容量较小的容器,再猜容量较大的容器。
3. “节约1升”。
(1) 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2) 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
六、 全课小结(略)
设计意图
学生对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时,教师注意认真挖掘知识背景,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首先在感受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时,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把对容量单位的认识放到计量单位重量、长度等熟悉的背景中,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感知。接着,在感受现实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应用时,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容量单位史料的阅读,借助互动的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并穿插灵动的词汇“幸运1升”“快乐1升”“节约1升”,来传递积极的情感。在猜容量多少时,构建了活泼的游戏氛围;在节水广告的赏析之后,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整个过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严谨而不失情趣,轻松而不失深刻。
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我们是否习惯了让学生想像和记忆?课堂能否给予学生一些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体验?我们期待:我们的学生对1升的感悟,从此开始;对“一生”的感悟,也从此开始。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相关文章:
★ 认识几和第几
★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 上一篇:认识“升和毫升”第二课时
- 下一篇:“找规律”教学设计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 [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 [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日》优质课教案设...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
- [教学设计]|2015学年度第二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附...
- [教学设计]|《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比身高(1)》教案...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
- [教学设计]|公里和千米如何换算教程
- [教学设计]|审定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精美图文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闵礼刚
- 《倍数的秘密》小学数学五年级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经典课例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 小升初数学:经典小升初几何问题,怎么求图中4个叶子阴影面积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邱克明
- 《分苹果》小学数学大赛课优质课观摩视频-一等奖教学视频及报告-潘小明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朱志威
- 《行程问题练习课》小学数学大赛优质课视频一等奖教学视频及报告-顾亚龙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罗海霞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_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