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有多少片树叶
〖教学目标〗
1. 在估计活动中,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估计的方法。
2.在估计的活动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加深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了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估计物体的长等。
本节课要求学生先估计有多少片树叶,再具体地数一数。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估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现实生活安排了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计的素材,按从易到难的坡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估计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能提供比较好的教学条件(如实物展示平台、电脑多媒体),学生基本是城市的学生,但有部分学生基础不够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因此,在本节课中,有些活动安排为四人小组,目的在于让学生互相之间有所帮助、启发,互相学习。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1)开联欢会买糖,需要知道一罐糖大约有多少颗?
(2)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需要知道电影院约有多少个座位?
(3)写一篇作文,需要知道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提出问题: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只要一个大概数据或无法细数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生1:可以猜想。
生2:以前我们学过估计,可以用估计的方法。
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进行估计。
(反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平时很少能想到用估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感到估计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平时就发生在身边,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
1. 活动1:买糖
师:学校要开联欢会了,准备买些糖,商场里有这样三种包装的糖。(出示糖罐)第一罐约有50颗糖。请你仔细观察,然后估计第二、第三罐约有多少颗糖。
生:第二罐约有100颗糖,第三罐约有糖果150颗。
师: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
生1:我是根据第一罐有50颗糖进行估计的。
生2:我发现,第二罐糖大约是第一罐的两倍,第三罐糖大约是第一罐的三倍。
(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估计的方法,根据第一罐来估计另两罐糖的颗数。)
2.活动2:估计题目数
师:有一张口算试卷,题的数量很多,老师想知道这张口算试卷约有多少道题,你能帮帮我吗?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估计的方法,然后集体交流。)
生:我们估计有200多道题。
师:你们是怎样估计的呢?
生1:我先数了一下一列大约有30道题,共有8列,大约就有200多道题。
生2:我们将这张试题对折,发现半张试卷大约有100多道题,那么一张试卷大约就有200多道题。
(反思当我提出要学生帮忙时,学生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在小组讨论中,很快就找到了估计的标准。学生从中体会到要估计数量比较多的事物时,首先要找到一个标准。)
3.活动3:数黄豆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再派大家完成一个任务“数黄豆”。这些黄豆装在袋中,每袋大约有多少粒?
(四人小组估计,然后集体交流。)
生1:我们估计有500多粒。我们先用手抓一把,数了一下大约有50粒,然后估计袋中的黄豆大约能抓10把。
生2:我们估计有500多粒。我们找了一个小量杯,先估计一量杯大约有20粒,袋中的黄豆需装25量杯。
生3:我们把黄豆堆放在桌子上,分成大体相同数量的10堆,数其中的1堆是52粒,10堆就是500多粒。
(三)课堂小结
师:想一想在上面的活动中,同学们是如何进行估计的。
(反思学生的想法之多,出乎我的意料,无论是分、抓,还是数、量,都体现了一种方法:先找一个标准或先确定若干份中的一份是多少,再估计整体有多少份。)
活动4:有多少片树叶
师:智慧老人也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估计书上第39页的树叶有多少片。
(1)观察图,做出估计,并将估计的结果写下来。
(2)验证估计的结果,具体数一数。
(3)集体交流估计的方法。
生1:我先数出2行有30片,再看树叶大约有7个2行,所以大约有210片。
生2:我觉得可以用同样大的正方形圈起来,看一个正方形内有多少片树叶,然后看看可以分几个正方形。
师:你又是怎样数的呢?
生1:我先将它分成两行一组,两行有30片,数有7个两行,7组就是210片,再加15片就是225片。
生2:我将它平均分成四份,数其中的一份是50片,4份是200片,再加剩下的25片就是225片。
生3:我们的方法与他们的基本相同,但他们的方法更好一些。
(反思二年级学生还未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所以这种每行有15片,有15行的计算还不能直接计算出来。但有了前面三个活动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地就想到将这些树叶先分若干份,数其中一份的方法。)
(四)深化练习
在报纸上找一篇文章估计有多少字。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首先出示三罐糖,第二罐是第一罐的两倍,第三罐是第一罐的三倍。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发现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可以把第一罐作为标准来估计另两罐的数量。然后逐渐加点难度,让他们对一张试卷中的口算题作估计。口算题是一列一列分的,而且有了第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已经意识到这时可以把每两列或半页作为一个标准来估计。再加大难度让他们对排列无序、数量很多的黄豆进行估计,这时候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先找一个标准,然后根据这个标准来估计。最后,在总结了估计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容易多了,只是最后在数的时候由于树叶比较多,所以有一点困难。
〖案例点评〗
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的发展目标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承担了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对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研究》,丁老师是我们这项课题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丁老师对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进行了拓展,将许多需要运用“估计”这一数学方法的生活实例汇总在一起,通过生活情境引起学生认知与解决问题的心理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具体的情境与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和所能尝试的多种方法进行估计,力求解决问题。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和信心,提高学生将生活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对结果合理性的觉察能力。课堂活动和反馈效果良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有多少片树叶】相关文章:
- 上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
- 下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比一比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 [教学设计]|人教版2015年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教学设计]|苏教版2015年度第2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附...
- [教学设计]|公开课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 [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
-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 [教学设计]|《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2课时)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
-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
精美图文
网友关注
-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1)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全册教案1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 []|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
- []|第五册数学教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完整教案
- []|数学第七册教案全册A
- []|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全年教案]
- []|课题五: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 []|小学第八册数学教案
- []|第七册数学教案集
- []|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
-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完整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第七册数学教案
- []|浙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案集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
- []|小学苏教第7册数学教案(全)
- []|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全集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 《和与积的奇偶性》小学数学五年级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经典课例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芳敏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 19秋小学二年级上册口算默写天天练语文数学人教版RJ2年级小学参考书计算题卡思维训练生字教材同步辅导单元课时专题听说读写练习簿
-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六年级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陆永芳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4.复习
- 人教版小学小学五数学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