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标
1. 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
2. 知道1吨=1 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估计体重。
提问:能估计一下祁老师的体重吗?
学生自由估计。
谈话:同学们估计老师的体重,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千克,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评析:从估计老师的体重引入质量单位千克,显得亲切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引入吨做了铺垫。]
2. 引入吨。
(1) 出示鲨鱼图(图略),提问:你能估计一头大鲨鱼的体重吗?
学生估计。(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鲨鱼的体重很重)
出示:它的体重是3 000千克。
谈话:还有更重的呢!
出示鲸鱼和恐龙的图片以及它们的体重。
提问:对这些动物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2) 出示教材例题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
提问: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数很大,不够方便)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出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估计大型动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时设疑,引入吨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表象,为下一环节充分感受和体验1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
1. 初步感受1吨。
搬一搬: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轮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 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 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 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我们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这样的40袋就是1吨。想象一下,如果让你来搬这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是很重的,搬运这样重的物品,需要借助机械或机器的力量。
[评析:感受和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1吨是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难以用语言来叙述的,只有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来把握。教师先让学生搬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 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 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
提问:我们班有33个同学,全班同学体重的和有没有1吨?学生猜测,然后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1吨。
全体同学起立,学生观察并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 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 出示教材第48页第2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汇报。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你是怎样知道的?
(2) 出示下面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说,再在全班交流。
[评析: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里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体验,通过估算或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吨的感知,以强化认识。]
三、 实际运用,深化认识
1. 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例子?(学生自由交流)
出示下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谈话:我们在统计农业、渔业产量的时候,也经常用吨作单位,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
盐城市的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480万吨,年产棉花20万吨,居全省首位。
摘自盐城市商会网站
[评析: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吨的实际运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 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学生练习后,组织全班交流。
3. 谈话:下面是小明同学前些日子写的一篇数学日记,请你读一读。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20克的苹果,1 000千克牛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学生自由读上面的一段话,在小组里交流日记中用错的质量单位,并改正过来。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什么吗?
学生发言后,教师指出:我们应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评析:最后的改错练习,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出现,不仅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还渗透了数学意识的培养。]
四、 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交流。
2. 出示: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评析:全课总结另辟蹊径。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既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也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相关文章:
★ 人教版新起点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 [教学设计]|2015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
- [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计算技巧
- [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 [教学设计]|苏教版2015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附课时安排
- [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我们一起去游园》教案及...
- [教学设计]|2015下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新人...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板书...
-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快乐...
精美图文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19秋小学二年级上册口算默写天天练语文数学人教版RJ2年级小学参考书计算题卡思维训练生字教材同步辅导单元课时专题听说读写练习簿
- 人教版小学小学五数学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朱志威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朱慧芬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戚纪
- 1000张学生用草稿纸考研专用免邮空白便宜薄演草演算纸白纸本书写纸批发打草a4大张实惠装18k高考数学草稿本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罗海霞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马胜利
- 君晓天云2019秋通城学典小学全程测评卷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数学苏教版英语YL版3本套装小学3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单元期中期末测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