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②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③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④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毫米产生的意义及用毫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吗?
能估计我手里的( )的长度吗?想不想知道它的实际长度呢?它有5厘米。
你的手张开,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二、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计数学书的长,动手量一量
①师:我们每天都接触的数学书,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②你能估计一下吗?指名汇报几个。
③怎么知道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在投影仪上演示、课件再演示。)
④赶快动手量一量吧!每个人都试着量一遍。
汇报交流:数学书的长度为21厘米。
2、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并测量验证
①每个人先估计
②量前先思考: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
③动手量一量
测量时,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一下,把测量得到的结果先记在脑子里。
④汇报交流:
宽:14厘米多 14厘米多8小格
3、设疑揭题
这多的8小格在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三、探究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
1、请大家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请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2、课件演示,建立直观的表象。
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
除了01厘米之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1厘米就是10毫米呢?能不能用1句话来概括一下?(相邻的两个厘米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也就是10毫米)
3、请学生用毫米这个单位表达数学书的宽(8毫米是哪一部分?再多几毫米就是15厘米了?)
问:测量数学书的厚应该用什么单位?为什么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呢?你估计它有几毫米呢?量一量吧!
四、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学生在尺子再来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2、请你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动手比划: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分硬币,再轻轻将硬币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划1毫米,看谁比划的准确?1毫米的长度给你什么感受?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5、你估计几页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把这几页捏紧后用尺子验证一下,多了或者少了就调整一下,然后数一数,大概有几页?
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呢?
提供资料:自动铅笔芯的粗细、圆珠笔芯粗细、降水量等
五、巩固应用
1、读一读
师:多几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比谁的眼力好
①先判断两个图形中哪个是正方形?
②量一量,看看你的判断对不对?
你量的结果如何?量了几次?为什么你只量了两次就够了呢?
正方形除了四条边相等外,还有什么特征?
③课件显示结果:
1厘米8毫米如果以毫米为单位就是 毫米?
④反思提升:为什么第二个图形长和宽是不相等的,我们却看不出来呢?
明明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为什么看起来却不象呢?(因为同样长的一条线段,用眼睛观察,往往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一些。这就是在生活中为什么穿竖条的衣服让人感觉个子高一些的原因。)
因此,我们在判断图形是否属于正方形,不能仅靠眼睛看,还必须用工具来测量一下。
3、比比谁的手更巧
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4、小马虎的日记
早上,我们坐在长约8毫米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毫米的认识,老师来了后发给每个人1枚厚度约是1厘米的1分硬币。我估计了一下老师手里拿的粉笔的长度约为7米5毫米,我手里刚开始用的铅笔长度约为15毫米,我估计铅笔盒的高度大约为20厘米。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橡皮的长度,约为8毫米。
你想对小马虎说点什么什么?
布置今天的课外作业:写1篇数学日记。
六、小结收获
说一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上一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
- 下一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后谈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 [教学设计]|2015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
- [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计算技巧
- [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 [教学设计]|苏教版2015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附课时安排
- [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我们一起去游园》教案及...
- [教学设计]|2015下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新人...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板书...
-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快乐...
精美图文
网友关注
- []|2012华师大版七上4.6《角》word教案
- []|2012华师大版七上2.9《有理数的乘法》word...
- []|2012华师大版七上4.6《角》(余角与补角)wo...
- []|2012华师大版七上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 []|2012华师大版七上2.1《正数和负数》word教...
- []|2012华师大版七上2.3《相反数》word教案
- []|2012华师大版七上5.1《数据的收集》word教...
- []|2012华师大版七上5.1《数据的收集》word教...
- []|2012华师大版七上2.4《绝对值》word教案
- []|2012华师大版七上5.1《数据的收集》word教...
- []|2012华师大版七上2.9《有理数的乘法》word...
- []|2012华师大版七上4.7《相交线》(垂线)wor...
- []|2012华师大版七上4.6《角》word教案1
- []|2012华师大版七上2.9《有理数的乘法》word...
- []|2012华师大版七上5.2《数据的表示》word教...
- []|2012华师大版七上4.8《平行线》word教案5...
- []|2012华师大版七上2.9《有理数的乘法》(2个课...
- []|2012华师大版七上4.8《平行线》word教案4...
- []|2012华师大版七上4.8《平行线》word教案2...
- []|2012华师大版七上2.9《有理数的乘法》word...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陆永芳
- 20 古诗两首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六年级下册)_T181585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朱慧芬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也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 君晓天云2019秋通城学典小学全程测评卷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数学苏教版英语YL版3本套装小学3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单元期中期末测评卷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蔡银凤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陈银飞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1.2《垂线》_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