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参加学校公开课的收获和体会
新学期的校级公开课上一周已轮到了四年级,听过这十多节的公开课后,果真收获颇丰,思绪良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刘老师所授的《小数的数位顺序》这一节,其次是张老师所授的《长方体的认识》。
刘老师是拥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他的课上我首先能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呵护。刘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更清晰的有所认识,总是会拿生活中的事情来举例,且语言生动有趣,如小数部分的数位有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越往后数就越小,刘老师就边板书边给孩子们举例:“如果说个位表示河南省的话,那么十分位就表示郑州市,百分位就表示管城区,千分位就相当于咱十八里河镇,万分位就相当于咱柴郭小学……”接下来的数位,孩子们就开始自由发挥了,说出来的答案虽让人捧腹,但整个课堂的氛围却异常轻松自然。他的课充分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结构紧凑,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启发。
张老师和我们一样,都是青年教师,他在课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进而使学生对长方体有了初步的感知,“你来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你来试着总结一下它的特征。”这是张老师在课上最常用的话,像这样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步步深入,初步建立起来的概念是清晰的,孩子们听他的课非常的轻松。
听了这么多节校级公开课,我在不停的反思,我要怎样改进我的教学,首先就是备课。我应充分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理清教材这一部分的设置旨在培养儿童哪部分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我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立足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梯度有启发性,不能光问“傻问题”,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尝试。其次是在实际教学情境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快速调整方向和策略,要有教育机智,过渡衔接需自然流畅。当然也应适时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施展,尽情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四能”。最后,当然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学校每周三下午都会进行全校的数学教研,数学老师们坐在一起交流经验,讨论问题,学习课标,充实又开心,这样的教研氛围促使我们青年教师不停勉励自己,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研究教学实录,积累教学方法,修炼教学智慧。
【小学数学老师参加学校公开课的收获和体会】相关文章:
- 上一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欣赏
- 下一篇: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1)
相关数学说课稿推荐
精美图文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 《列举-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五年级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
- 君晓天云2019秋通城学典小学全程测评卷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数学苏教版英语YL版3本套装小学3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单元期中期末测评卷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谢宇彤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娟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芳敏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1.2《垂线》_高清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