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百分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依据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
2.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求命中率的基础上,理解更多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实际含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3.进一步明确百分率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教师:王涛和李强是各自篮球队的主要得分手。在一场比赛后,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课件出示)。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王涛是5投3中,李强是6投4中。
教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想知道什么?(谁的投篮更准)该怎么比较呢?
学生计算,指名回答。
预设1:,
,因为
,所以李强的投篮更准。
预设2:,
,因为
,所以李强的投篮更准。
教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算式相同)都是求什么?(命中率,即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是用小数表示结果,一个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复习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为探究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量关系,为更好地理解命中率的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揭示命中率。
教师:这种计算的方法,与篮球比赛技术统计中的投篮命中率类似。从百分数的意义出发进行思考,什么叫“投篮命中率”?
根据学生回答逐步概括为:投篮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追问:该如何计算呢?
。
教师:这个题目的问题是“他们两人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谁的命中率高?”。
2.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教师:投篮命中率是一个什么数?(百分数)你能把刚才的两种运算结果转化成百分数吗?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预设1:。你是怎么做的?(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
预设2:。
教师:除不尽,怎么办?看书本上是怎么解决的?(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预设:或
。
教师:你能解释这里的“≈”和“=”符号的用法吗?(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0.667。然后把0.667这个小数转化为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相等关系。)
教师:这样我们已经分别计算出了两个人的命中率,谁更高些?(李强)
3.引导归纳,得出方法。
(课件强调)0.667=66.7%,你能理解这样的表示方法吗?(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百分号。)
教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意味着什么?(把这个数扩大了100倍)加上百分号意味着什么?(把这个数缩小了100倍)
教师:我们一起来归纳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
逐步引导,达成同识: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能转化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也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逐步理解转化的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师的合理揭示、适时点拨、引导归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呈现出较强的层次性。这样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又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联系实际,理解意义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投篮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数是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可以表示成的形式。为什么要“
”呢?
预设:因为求的是百分率,要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在后面添上“”确保结果是百分数的形式。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像上面这样常用的百分率还有许多。如学生的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树木的成活率等。你能表示出求这些百分率的式子吗?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教师:你还能说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吗?
预设:近视率,达标率,合格率,优秀率,森林覆盖率,公园绿化率,销售额的增长率等。
小结:百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各种百分率所表示的意义,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对求百分率的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联系实际,巩固运用
1.生物小组进行玉米种子发芽试验,每次试验结果如下:
学生练习,分析校对。
教师: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哪一次实验的发芽率最高?哪一次最低?(感受百分率的实际作用)
2.把下面的小数和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小结: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先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百分号。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可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达到100%,哪些可能达到100%,哪些可能超过100%吗?
【设计意图】第1题是运用百分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第2题巩固并进一步优化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第3小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
五、课堂小结,适度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能将下表填写完整吗?
【设计意图】在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同时,以练习的形式适度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小数进行铺垫。
【《求百分率》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 下一篇:《综合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 [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苏教版)
- [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 [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比赛场次》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评课稿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优...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优...
- [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教案与反思
- [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制订旅游计划”教学设计...
精美图文
网友关注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陈银飞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1.1《相交线》_高清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瑜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也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爱华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许伟
- 君晓天云2019秋通城学典小学全程测评卷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数学苏教版英语YL版3本套装小学3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单元期中期末测评卷
- 019秋全套小学单元测试六年级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全套 6年级上册部编版同步训练期中期末试卷考试题複习题练习簿习题
- 《复式统计表》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经典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