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 直线 射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及表示方法;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提炼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
①实例引入


提问:拉紧的线和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什么?(课件演示:线段)
②观察特征
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想知道这根线,这根弦有多长,你有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3)学生举例
提问: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线段吗?指一指。(注意要指出线段的2个端点)
(4)操作活动: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①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②介绍线段的字母表示方法。(例:线段AB。)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线段”的认识建立在具体的生活模型基础上,有助于学生认识图形特征,形成表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射线。
(1)观察特征
①谈话:注意看,老师现在将线段右边的这个端点去掉,让它向右边延长,再延长,无限延长。
②提问: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板书:射线有一个端点,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2)学生举例,形成表象
提问:想一想,射线的特点与生活中哪些现象类似呢?
学生:手电筒的光束,汽车车灯的光束,探照灯的光束等。
(3)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①请你从A点出发画一条射线。
②交流校对,补充提问:能从A点出发再画一条射线吗?还能画吗?
③引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归纳: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④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如射线AB。注意:端点处的字母标在前面。
【设计意图】从线段到射线的变化,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两种图形的不同,激发了学生认识“射线”的兴趣。生活中类似“射线”现象的呈现,有助于学生认识射线的特点。画射线的活动,又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的图形性质。
3.认识直线。
(1)观察特征
①谈话:注意看,老师要将这条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掉,使这个图形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②提问: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2)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①任意画一条直线。介绍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如:直线AB,直线l,
②过一点O,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③经过两点A、B,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④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归纳: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讨论交流: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1)出示讨论要求:①说一说:3种图形有什么不同;②用图或表格整理好。
(2)学生完成后交流点评:
例: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特点整理
图形名称 |
图形 |
端点数量 |
延伸情况 |
能否测量 |
直线 |
|
|
|
|
射线 |
|
|
|
|
线段 |
|
|
|
|
(3)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设计意图】认识直线,延续了前面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线段”的认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观察描述、特点归纳,逐步完成对图形的认知建构。此外,三种图形认知的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体验,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图形比较时的归纳提炼,有助于学生感悟不同图形的特点,认识图形的性质。
(二)认识角
(1)唤起经验,回忆旧知
教师选取刚才从A点出发画射线时的图形(如图)


提问:刚才我们从A点出发画射线时,画了两条射线,形成了这样一个图形,你们认识吗?(学生:角)
提问:关于角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直角、锐角、钝角)这些角怎么有大有小啊?角的大小和谁有关?
(学生: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岔开的大小有关。)
(2)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①自己画一个角,交流画法
②提问: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学生:射线)
③尝试归纳
提问: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3)看书自学,交流汇报
提问:通过看书,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标记和表示方法。
(4)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P39做一做
要求:在图中画出角的标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

【设计意图】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射线的基础上,完善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内涵。教学时注意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学角的有关知识,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展示自我创造机会。
(三)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线段 直线 射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上一篇:《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 下一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 [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 [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教学设计]|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日》优质课教案设...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
- [教学设计]|2015学年度第二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附...
- [教学设计]|《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比身高(1)》教案...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
- [教学设计]|公里和千米如何换算教程
- [教学设计]|审定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精美图文
网友关注
-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考点复习题组训练28
- []|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课件1
-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考点复习题组训练27
- []|8的乘法口诀教案4
- []|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案7
-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考点复习题组训练23
- []|8的乘法口诀教案2
-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考点复习题组训练8
- []|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课件4
-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课件5
- []|8的乘法口诀教案1
-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测试2
- []|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 []|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案9
-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测试3
- []|7的乘法口诀教案4
- []|用方程解决问题课件7
- []|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课件2
- []|7的乘法口诀教案5
- []|8的乘法口诀及求商教案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六年级数学 奥数精练 能力提升题20 经典常考应用题 名师微课
- 君晓天云2019秋通城学典小学全程测评卷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数学苏教版英语YL版3本套装小学3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单元期中期末测评卷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许伟
- 20 勇气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教版六年级下册)_T1371192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邱克明
- 《分数典型习题讲评课》小学数学五年级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玉月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遵磊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1解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