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和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能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运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描述数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及估数的意识,初步感受比较中的相对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用数学语言初步描述数量之间相对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激趣导入
1.老师组织全体同学进行猜数游戏。
(全体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猜数游戏。)
2.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比大小。)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比较的知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初步感知猜数游戏用的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
(二)探究新知、发展数感
1.通过两个量比较,复习旧知
(1)叙述情境:班级进行了苹果树的评比,小芳、小明、小刚获得前三名,根据他们说的话,判断谁是第一名。
(2)播放录音:小刚:我得了一些苹果。小芳:我得的比小明多。
学生听录音,通过对两个数量的描述判断谁多谁少。
引导学生思考:他俩比,谁有可能得第一?为什么?
(3)小结:看来两个量通过比较,就能知道谁多谁少。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两个数量的比较。】
2.通过三个量比较,引出新知
(1)播放录音:小明:我得的也比小刚多。
引导学生思考:能知道谁是第一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全班交流、互动感知。
(2)播放录音:小芳:我得的比小刚多一些。小明:我得的比小刚多得多。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多得多 多一些这两个词的理解。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了多一些和多得多的含义。】
(3)教师质疑:还是没有告诉具体的数,现在怎么就知道谁第一了?
(4)在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看样子光知道多还不行,还得知道多的程度!
(5)让学生描述:小刚、小芳他俩跟小明比的结果。
学生用少得多少一些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多一些多得多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过来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一些和少得多的含义。】
(6)小结:有了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这些词,我们就能更好地表达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了。
3.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
(1)让学生观察鲜花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比较的结果。
学生交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地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估数:红花有10朵,估计黄花、粉花大约有多少朵?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学生估数,并对估数的策略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抽象出3种花具体的数量:10,29,52。
让学生判断哪种描述正确:① 29比10多一些;②29比10多得多。
(4)老师小结:在比较29和10的时候,还要考虑到52的存在。
(5)利用数线,加深理解。
①让学生在数线上找到这3个数的位置。
②手势比划:数线上29比10多出来的部分;数线上52比10多出来的部分。
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对比这两部分的长短,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借助数线,通过观察、比划、对比、说理等活动,直观地将三个数量进行对比,感受比较中的相对性,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从而获得对事物之间数量相对多少的比较进行描述的能力。】
③明确:通过数线图,我们再一次验证了,52比10多得多,29比10多一些。
④小结提升: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绝对的标准,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是相对而言的。
⑤让学生说出10和29和52比较的结果。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
教材科书第31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量来猜测另一个量的大小。】
2.联系实际,增进理解
(1)投沙包比赛:我投的比你近得多。近得多什么意思?
(2)跳高比赛:我跳的比你高一些。高一些什么意思?
(3)猜价格:奖品的价格和15元差不多。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4)小结:生活中表示数量之间的大小,有时还会用到远得多、高得多、便宜得多、差不多等等,都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各种比较数量多少的描述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3.升级版猜数游戏
(1)让学生利用新学的这四个词玩猜数游戏。
(2)对比:两次游戏,为什么第二次游戏比第一次的游戏猜的次数少了?
(3)发现:第二次的游戏用上这些词之后,让大家知道了比较多少的程度,猜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猜数游戏,感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的作用,发展推理能力和数感。】
4.感知相对性
(1)手指游戏:比5多3的数是?比5多5的数是?比5多一些的数是?
(2)引导:7,8,都是比5多一些的数,如果你认为这些数是比5多一些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比5多得多的数是多少?
(3)让学生思考:老师也想了一个比5多一些的数,如果60比5多一些的话,猜一猜老师心里想的那个比5多得多的数是多少?
(4)小结:看样子,我们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啊!
【设计意图:题目呈现方式的转变,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推理,再次让学生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丰富学生的数感。】
(四)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上一篇: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数花生》教学设计
- 下一篇: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买铅笔》教学设计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 [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
-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用七巧板...
- [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优秀教案三课时
- [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买铅笔"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优秀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青岛版)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
精美图文
网友关注
-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课件
-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课件
- []|有理数减法课件
-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课件
-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3
- []|去括号法则课件1
- []|字母能表示什么课件1
- []|从数据谈节水课件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件
-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课件
- []|展开与折叠课件1
- []|展开与折叠课件2
- []|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 []|代数式课件
- []|设计轴对称图案课件
- []|与数学交朋友课件5
-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件5
-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课件2
- []|分式复习课件
- []|绝对值与相反数课件2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