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给心理增加“营养”
备战中考进入倒计时,不少考生心中充满紧张和焦虑。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并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如何挖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进入如醉如痴心无旁骛的状态?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心理专职教师郭学东分析、归纳了考前焦虑的典型情况,对怎样给心理增加营养提出了建议。
典型一:高期望值型
这种类型学生认为学习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目前的第一要务,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的高期望值使他们处于一种竞争状态,不信任同学,不敢借同学的笔记,生怕别人会欺骗他。
典型二;缺乏自信型
这种类型学生不甘心上普通高中却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信心,在学习上显得有点盲目。于是,他们找老师恶补,反而弄得身心疲惫。
典型三:无知型
这类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处于空白状态,不知道自己初中毕业后要干什么,没有把中考提到一定的认识高度。
典型四:重症型
这类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已经反映到生理方面。他们时时出现反胃、眼黑、头昏等感官问题,这是由极度忧虑造成的。
不同类型的学生往往走向两极;一是厌学,非常厌恶学习甚至厌恶与学习有关的人和事。一是恶补,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起来,甚至超负荷学习。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物节律,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如果晚上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那么可以晚睡,但不能超过12点;最好能够保持30分钟的午睡,使大脑得以放松。这一阶段最关键的是稳定自己的生理规律,熟悉战场。
给心理增加营养的具体方法:
一、自信训练法
1、尽快打消担忧念头。考生可以用清晰的书面语言记录下产生担忧的原因,把最关键的放在首位,以此类推,找出并看清消极的真正面目。
2、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进行自我内省、自我认知。考生应该明确中考实质上是自己与自己竞争,最重要的是能够超越自己,要尽力跳出自己设置的围墙,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和角度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
3、考生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写下来,把老师表扬自己、同学羡慕自己、父母肯定自己的话记录下来,感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放松身心法
1、感到紧张烦躁时,可以放下学习,适当地休息一会,如做做操、洗洗脸,因为运动可以休息大脑,减轻疲劳。但不要消极地躺着,也不要去看电视、听音乐、看卡通画。
2、与同学、朋友聊天,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讲笑话等,以缓解压力。
3、深呼吸可以给大脑充氧,减慢心脏的跳动速度,使注意力从紧张转移到身体的感觉上来,直到呼吸平稳为止,因此它是缓解紧张的好办法。
【备战中考:给心理增加“营养”】相关文章:
- 上一篇:中考备考的12个必备的好习惯
- 下一篇:中考数学教你检验答案11招
精美图文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戚纪
- 君晓天云【顺丰江苏适用】2019秋全新 亮点给力大试卷二年级上册 语文人教版+数学苏教版 2年级上试卷 两本 小学生单元期中期末综合测试卷
-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五年级名师优质课观摩视频-特级教师翟运胜经典课例
- 高职高考数学公式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 六年级数学 奥数精练 能力提升题20 经典常考应用题 名师微课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伟丽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4.复习
-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陆永芳
- 人教版小学小学五数学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