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找规律法
查字典数学网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找规律法,以供大家参考练习!
观察、搜集已知事实,从中发现具有规律性的线索,用以探索未知事件的奥秘,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内容.
数学上有很多材料可用以来模拟这种活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例1观察数列的前面几项,找出规律,写出该数列的第100项来?
12345,23451,34512,45123,
解:为了寻找规律,再多写出几项出来,并给以编号:
仔细观察,可发现该数列的第6项同第1项,第7项同第2项,第8项同第3项,也就是说该数列各项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他们是循环出现的,一个循环节包含5项.
1005=20.
可见第100项与第5项、第10项一样(项数都能被5整除),即第100项是51234.
例2把写上1到100这100个号码的牌子,像下面那样依次分发给四个人,你知道第73号牌子会落到谁的手里?
解: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分给小明的牌子号码是1,5,9,13,,号码除以4余1;
分给小英的牌子号码是2,6,10,14,,号码除以4余2;
分给小方的牌子号码是3,7,11,,号码除以4余3;
分给小军的牌子号码是4,8,12,,号码除以4余0(整除).
因此,试用4除73看看余几?
734=18余 1
可见73号牌会落到小明的手里.
这就是运用了如下的规律:
用这种规律预测第几号牌子发给谁,是很容易的,请同学们自己再试一试.
例3四个小动物换位,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和小猫分别坐在1、2、3、4号位子上(如下图所示).第一次它们上下两排换位,第二次左右换位,第三次又上下交换,第四次左右交换.这样一直交换下去,问十次换位后,小兔坐在第几号座位上?
解:为了能找出变化规律,再接着写出几次换位情况,见下图.
盯住小兔的位置进行观察:
第一次换位后,它到了第1号位;
第二次换位后,它到了第2号位;
第三次换位后,它到了第4号位;
第四次换位后,它到了第3号位;
第五次换位后,它又到了第1号位;
可以发现,每经过四次换位后,小兔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利用这个规律以及104=2余2,可知:
第十次换位后,小兔的座位同第二次换位后的位置一样,即在第二号位.
如果再仔细地把换位图连续起来研究研究,可以发现,随着一次次地交换,
小兔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
小鼠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
小猴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
小猫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
按这个规律也可以预测任何小动物在交换几次后的座位.
例4从1开始,每隔两个数写出一个数,得到一列数,求这列数的第100个数是多少?
1,4,7,10,13,
解: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后一项都比相邻的前一项大3,即公差=3,还可以发现:
第2项等于第1项加1个公差即
4=1+13.
第3项等于第1项加2个公差即
7=1+23.
第4项等于第1项加3个公差即
10=1+33.
第5项等于第1项加4个公差即
13=1+43.
可见第n项等于第1项加(n-1)个公差,即
按这个规律,可求出:
第100项=1+(100-1)3=1+993=298.
例5画图游戏先画第一代,一个△,再画第二代,在△下面画出两条线段,在一条线段的末端又画一个△,在另一条的末端画一个○;画第三代,在第二代的△下面又画出两条线段,一条末端画△,另一条末端画○;而在第二代的○的下面画一条线,线的末端再画一个△;一直照此画下去(见下图),问第十次的△和○共有多少个?
解:按着画图规则继续画出几代,以便于观察,以期从中找出图形的生成规律,见下图.
数一数,各代的图形(包括△和○)的个数列成下表:
可以发现各代图形个数组成一个数列,这个数列的生成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按此规律接着把数列写下去,可得出第十代的△和○共有89个(见下表):
这就是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裴波那契是意大利的数学家,他生活在距今大约七百多年以前的时代.
例6如下图所示,5个大小不等的中心有孔的圆盘,按大的在下、小的在上的次序套在木桩上构成了一座圆盘塔.现在要把这座圆盘塔移到另一个木桩上.规定移动时要遵守一个条件,每搬一次只许拿一个圆盘而且任何时候大圆盘都不能压住小圆盘.假如还有第三个木桩可作临时存放圆盘之用.问把这5个圆盘全部移到另一个木桩上至少需要搬动多少次?(下图所示)
解:先从最简单情形试起.
①当仅有一个圆盘时,显然只需搬动一次(见下页图).
②当有两个圆盘时,只需搬动3次(见下图).
③当有三个圆盘时,需要搬动7次(见下页图).
总结,找规律:
①当仅有一个圆盘时,只需搬1次.
②当有两个圆盘,上面的小圆盘先要搬到临时桩上,等大圆盘搬到中间桩后,小圆盘还得再搬回来到大圆盘上.所以小的要搬两次,下面的大盘要搬1次.这样搬到两个圆盘需3次.
③当有三个圆盘时,必须先要把上面的两个小的圆盘搬到临时桩上,见上图中的(1)~(3).由前面可知,这需要搬动3次.然后把最下层的最大圆盘搬一次到中间桩上,见图(4),之后再把上面的两个搬到中间桩上,这又需搬3次,见图中(5)~(7).
所以共搬动23+1=7次.
④推论,当有4个圆盘时,就需要先把上面的3个圆盘搬到临时桩上,需要7次,然后把下面的大圆盘搬到中间桩上(1次),之后再把临时桩上的3个圆盘搬到中间桩上,这又需要7次,所以共需搬动27+1=15次.
⑤可见当有5个圆盘时,要把它按规定搬到中间桩上去共需要: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找规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找规律法】相关文章:
-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加减法
-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长度单位
精美图文
网友关注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试题1
- []|七年级数学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同步练习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水平测试题8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水平测试题9
-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7
- []|七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复习练习
-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同步练习题5
- []|七年级数学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测试题
- []|七年级数学代数式检测卷
- []|七年级数学体验不确定现象复习题1
-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4
- []|七年级数学代数式检测题
- []|七年级数学代数式练习题
-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6
-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复习题
- []|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同步练习1
- []|七年级数学可能性练习题
-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同步练习题6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水平测试题5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测试
精品推荐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_@课后练习二(含详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二(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_@课后练习一(含详解共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2@_@课后练习二
- 【北京特级教师同步复习精讲辅导】2014~2015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_@课后练习一(含详
- 61、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五) 三角函数 Word版含解析
- 58、2020同步人A数学必修第一册新教材章末综合测评(二)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Word版含解析